认识BIOS芯片 |
BIOS(Basic
Input Output System,基本输入/输出系统)
|
|
一、以芯片类型区分 在微机的发展初期,BIOS都存放在ROM(Read Only Memory,只读存储器)中。ROM内部的资料是在ROM的制造工序中,在工厂里用特殊的方法被烧录进去的,其中的内容只能读不能改,一旦烧录进去,用户只能验证写入的资料是否正确,不能再作任何修改。如果发现资料有任何错误,则只有舍弃不用,重新订做一份。ROM是在生产线上生产的,由于成本高,一般只用在大批量应用的场合,图2是8088主板上的BIOS ROM芯片。 由于ROM制造和升级的不便,后来人们发明了PROM(Programmable ROM,可编程ROM)。最初从工厂中制作完成的PROM内部并没有资料,用户可以用专用的编程器将自己的资料写入,但是这种机会只有一次,一旦写入后也无法修改,若是出了错误,已写入的芯片只能报废。PROM的特性和ROM相同,但是其成本比ROM高,而且写入资料的速度比ROM的量产速度要慢,一般只适用于少量需求的场合或是ROM量产前的验证。 |
|
EPROM(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,可擦除可编程ROM)芯片可重复擦除和写入,解决了PROM芯片只能写入一次的弊端。EPROM有两种,一种是不带窗口的,其特性和PROM类似,在专用编程器上只能写入一次,如果写错了,芯片只能报废,这种芯片在各种显卡、声卡和以前的解压卡上都能见到,如图3是S3375显卡上的这种EPROM芯片,由于使用不便,我们平常意义上的EPROM一般是指带窗口的EPROM,这种EPROM芯片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,在其正面的陶瓷封装上,开有一个玻璃窗口,透过该窗口,可以看到其内部的集成电路,紫外线透过该孔照射内部芯片就可以擦除其内的数据,完成芯片擦除的操作要用到EPROM擦除器(图4)。EPROM内资料的写入要用专用的编程器,并且往芯片中写内容时必须要加一定的编程电压(VPP=12—24V,随不同的芯片型号而定)。EPROM的型号是以27开头的,如图5所示的27C020(8*256K)是一片2M Bits容量的EPROM芯片。EPROM芯片在写入资料后,还要以不透光的贴纸或胶布把窗口封住,以免受到周围的紫外线照射而使资料受损。 EPROM虽然已具备了可重复写入的能力,可是还要借助于EPROM擦除器和专用编程器擦除与写入程序,在使用时既费时又不便。鉴于EPROM操作的不便,后来出的主板上的BIOS ROM芯片大部分都采用EPROM(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,电可擦除可编程ROM)。EPROM(图6)的擦除不需要借助于其它设备,它是以电子信号来修改其内容的,而且是以Byte为最小修改单位,不必将资料全部洗掉才能写入,彻底摆脱了EPROM Eraser和编程器的束缚。EPROM在写入数据时,仍要利用一定的编程电压,此时,只需用厂商提供的专用刷新程序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写内容,所以,它属于双电压芯片。借助于EPROM芯片的双电压特性,可以使BIOS具有良好的防毒功能,在升级时,把跳线开关打至“ON”的位置,即给芯片加上相应的编程电压,就可以方便地升级;平时使用时,则把跳线开关打至“OFF”的位置,防止CIH类的病毒对BIOS芯片的非法修改。所以,至今仍有不少主板采用EPROM作为BIOS芯片并作为自己主板的一大特色。 |
|
![]() ![]() |
|
![]() |
|
|
|
二、以芯片容量区分 在BIOS ROM芯片的容量方面,现在主板上常用的Flash ROM的容量一般多为1M(图8)或2M(图9)一直到4M(图10)。在486时代,一般只用512K Bits的BIOS ROM,从Pentium级以后就主要采用1M Bits的BIOS ROM了,随着BIOS的功能越来越多,支持的硬件越来越多,因此程序码也越来越长,1M Bits的容量已不使用,目前出的主板上大多采用2M甚至4M Bits的BIOS ROM。 因为各类芯片上的型号标识都严格遵循集成电路编号规则,因此从芯片的编号上我们就可以得知芯片的类型、容量和读写速度,如W29C020-12,就是一片32脚封装的Flash ROM芯片,在芯片上容纳了256个存储单元,每个单元占1个字节长度,所以每片的容量为256K×8位,其读写速度为120ns。 |
|
三、以芯片内部烧录的BIOS区分 目前市面上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 Award
BIOS、AMI BIOS、Phoenix BIOS三种类型。Award BIOS(图11)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,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为广泛。Award
BIOS(图12)功能较为齐全,支持许多新硬件,目前市面上多数586主机板和PⅡ主板都采用了这种BIOS;AMI
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统软件,开发于80年代中期,早期的286、386大多采用AMI
BIOS,它对各种软、硬件的适应性好,能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,
|
|
四、以封装形式区分 早期的BIOS芯片大多采用DIP(双列直插)形式的封装,随着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展,SOJ、TSOP、PSOP、PLCC等多种封装形式相继出台。目前台式机主板上的BIOS大多是DIP封装,有的为节省空间,采用了PLCC形式的封装,如图13。笔记本电脑上的BIOS大多采用SOJ封装。为了方便更换BIOS芯片,现在主板上都安装有插座,使用工具可以取下、更换BIOS芯片。 |
![]() |
![]() |
五、以芯片的生产厂商区分 生产ROM芯片的厂家很多,主要有Winbond、Intel、ATMEL、SST、MXIC等品牌。由于Winbond(华邦)生产BIOS ROM芯片时间较早,与主板的原始设计相兼容,因而市场占用量较大。Intel公司则在Flash ROM市场始终占领着领导者的地位,其586时代的I28F001BX芯片、I810(815)主板上的N82802AB芯片,都在BIOS的恢复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图14为RF810编程器上列出的常见的BIOS ROM芯片的生产厂商。 其实,不光主板上有BIOS,其它设备上如网卡、显卡、MODEM、数字相机、硬盘等也有所谓的BIOS,象显卡上的BIOS(图15),来完成显卡和主板之间的通讯;硬盘的启动和使用也需要HDD BIOS来完成。这些外部设备上的BIOS也和主板的BIOS一样,采用FLASH ROM作BIOS ROM芯片,同样也可以方便地升级,以修改其缺陷及增强其兼容性。 |
黑色4.26后很多人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误区,以为CIH是对主板上的Flash ROM芯片造成毁灭性的损坏。其实无论是升级失败还是芯片被CIH破坏,只是BIOS芯片内储存的数据被改写,并不会导致芯片的物理损坏。就象磁盘中的程序一样,程序感染了病毒无法运行,可是磁盘本身并没有什么损坏。被CIH破坏的BIOS完全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重写、修复!关于BIOS更详尽的资料,请到www.biosrepair.com来寻找答案,我的E-mail:netmouse2905@yt-public.sd.cninfo.net。 |